找到相关内容841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阿含经》的成佛之道

    修慧二部分来看。在修定方面,释尊所重视的一个方法是入出息念(安那般那念),《杂阿含经》八○七经说:  佛告诸比丘:若有正说圣住、天住、梵位、学住、无学住、如来住,学人所不得当得,不到当到,不证当证,无学人现法乐住者,谓安那般那念,此则正说。所以者何?安那般那念者,是圣住、天住、梵住,乃至无学现法乐住。  这一段经文的相当经句以及解释,在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卷二六中,叙述如下:  佛告苾刍:「若有问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5.html
  • 数珠功德法

    学人及九无学。  4.无间,此指无间业,即受苦没有间断的五种大恶业(又名五逆罪,杀父﹑杀母﹑杀阿罗汉﹑出佛身血﹑破和合僧,犯任何一项即堕入无间地狱,受苦没有间断)。  5.四重,此言四重罪,又名四弃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949091.html
  • 《俱舍论》概述

    分为见道的预流向,修道的预流果、一来向、一来果、不还向、不还果、阿罗汉向。无学位是无学道,即是阿罗汉果。这是有佛之世的声闻果位。 无佛之世,有能自观十二因缘而独悟的圣者,称为独觉,梵名辟支迦佛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1351534.html
  • 布袋传记

    万法何殊心何异,何劳更用寻经义。心王本自绝多知,智者只明无学地。非圣非凡复若乎,不强分别性情孤。无价心殊本圆净,凡是异相妄空呼。人能弘道道分明,无量清高称道情。携锦若登故国路,莫愁诸处不闻声。”又有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352498.html
  • 镰仓时代日本的佛教与早期武士道思想的形成

    诸如兰溪道隆、大休正念、无学祖元等宋朝有名的禅僧传教,北条时赖、时宗等人以师事之,带头皈依,形成武士热心参禅的局面。谈到禅宗,这里还必须指出,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禅宗的盛行也有着有密切的关系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95556624.html
  • 五山禅僧与五山十刹

    兀庵派”祖师)、大休正念(“大休派”祖师)、无学祖元(“无学派”祖师)等相继住持此寺,所以被定为镰仓禅刹的中心。建长寺内至今藏有绢本淡彩的兰溪道隆像,上面有他本人于700多年前亲题的像赞、道隆的书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0657349.html
  • 建莲开落话因果

    凡夫,孝养父母,报在梵世,受种种乐。或多花一果,如桃李等。可喻声闻,修三十七助道品,但证无学。或一花一果,如柿等。可喻缘觉,修一远离行,亦得涅槃。或先果后花,如瓜等。可喻须陀洹,先证见道,却后修道。或...

    泽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5657696.html
  • 四相是什么?

    四相是什么?  四相   修习密乘大圆满道,证得有学乃至无学所有道相:法性现前相、证悟增长相、明智如量相和法遍不可思议相。   道家亦有,分别为太阴、太阳、少阴、少阳。又叫四象。   (一)指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四相。又作四有为、四有为相、四本相。属心不相应行法。   (一)小乘说一切有部之说:据发智论卷二、大毗娑沙论卷三十八、卷三十九、俱舍论卷五等载,一切有为法均为无常,虽由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059550.html
  • 各个时期的韩国佛教

    闻名。另外,光宗时期的均如致力于佛教大众化的推动。   6.朝鲜时代佛教  虔诚的佛教徒太祖以无学为王师,想克服开国初期的困境,但由于朝鲜推行「崇儒抑佛」政策,佛教处于萎缩状态。  世宗即位后,将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4465134.html
  • 谈二王的布施功德果报观

    、掉悔、疑惑者,即是断五盖;若能满足无学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者,即是满五支。若沙门、婆门罗能如此断五盖、满五支,所行的布施,即得果报深广。”   佛陀以勇敢善战者即能获得重大战果为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665867.html